1701年(康熙四十年),在畅春园北边修建了一座以水景为主的小园林。康熙将它赐给了皇四子胤禛,取名“圆明”。此时的圆明园是一个不足34公顷的小园。清代史料记载,康熙曾几次到皇四子胤禛的这个赐园玩赏。
早期的圆明园,只是畅春园的陪衬而已。园子以主人的身份而尊贵,圆明园当时的主人胤禛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皇子。清代史料记载,胤禛就是在圆明园中“韬光养晦”,并最终登上了皇位。
早期圆明园的中心,当时叫做“牡丹台”。
康熙有50多个孙子,绝大多数连面也没有见过。弘历能够见到爷爷,是父亲胤禛精心的安排。史书记载,皇帝对弘历的聪慧极其欣赏。康熙有35个儿子,个个都渴望继承帝位。在生命的最后时间,康熙一直恐惧不安,担心受到儿子们的伤害。
弘历的出现极大地安慰了这个老人脆弱的精神世界。祖孙三人第一次、也是唯一一次相会的这个花园,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圆明园。由牡丹促成的这次聚会,影响了清帝国一个多世纪的历史。从此,这个皇家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。
就在这年的冬天,康熙在自己的离宫――畅春园悄然死去。继承帝位的人就是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,弘历的生父雍正皇帝。胤禛即位在整个帝国引起了轩然大波,很多人怀疑他是靠阴谋篡位。北京城里甚至有传言,雍正毒死了自己的父亲。但是,更多的人相信:老皇帝因为喜欢自己的孙子弘历,才将帝位传给了雍正。今天,越来越多的史料表明,康熙很可能死于突发性脑溢血。
雍正获取权力的真相至今仍在争论。但有一点可以确认,他一直对祖孙三代在圆明园的那次聚会念念不忘。雍正登基以后,就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。大清的第四位皇帝宣诏天下,圆明园将成为大清帝国的新离宫
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林,六代帝王神秘的离宫。帝王的快乐和悲伤,皇家的痛苦和荣耀,都铭刻在这块土地上……
雍正以勤勉而出名,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,还有他的刻薄与无情。康熙监禁了谋反的儿子,雍正又将自己的兄弟永远地关了起来。对于皇室来说,骨肉相残像魔咒一样不可避免。在雍正的心目中,圆明园本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地方。然而,真实的生活距离皇帝的理想很遥远。可以推测,美丽的圆明园曾经见证了大清皇室无数次的“血雨”与“腥风”。
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与之俱来的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重负,而圆明园,是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园。“如意馆”的画师们为雍正绘制了大量以圆明园为背景的人物画。从这些绘画来看,雍正对于圆明园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。在这个完全隐秘的私人空间,皇帝很像一个迷恋于游戏的儿童。他穿戴着奇装异服,在园中装扮成各色人等。史料记载,在统治帝国的13年当中,雍正很少离开过圆明园。
在雍正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,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。然而,过度的操劳耗尽了雍正的体力,孤独和压抑一直是他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,皇帝不得不求助于传说中的仙药。圆明园给了雍正所有的快乐,也铭刻着这个帝王无法解脱的痛苦。
公元1735年,58岁的雍正猝死于圆明园。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死因。两百多年后,珍藏于紫禁城的皇家档案公布于世,专家们发现了雍正在圆明园中炼丹的大量细节。人们开始相信,雍正很可能死于丹药中毒。
一个皇帝的一天
雍正去世之后,当年的弘历登上了帝位。这就是大清的第五代皇帝――乾隆。与父亲雍正一样,乾隆对圆明园也充满了感激之情,刚刚即位,就下令扩建圆明园。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,帝国的财富在迅速增加,圆明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。皇家画院的设计师、样式房的建筑师、大量的官员以及数万名工匠,所有人都在为扩建中的圆明园服务,宫殿每天都在增加。
与疲惫而压抑的雍正相比,乾隆性格从容,极其自信。皇家密档记载了乾隆在圆明园中一天的生活。天亮前一个多小时,乾隆已经起床了。简单地用过早膳之后,乾隆就来到圆明园中的正大光明殿,这时天刚放亮。处理大小政事和会见帝国的高级官员几乎需要整整一个上午。
下午两点左右是用餐时间,这是乾隆一天中最奢华的正餐。皇家饮食复杂而又精致,但每一道菜只能浅尝辄止。即使皇帝很喜欢某一道菜,他也不能多吃,御膳房的大太监就是一丝不苟的监督者。据说,这样做是为了不暴露皇帝的饮食习惯,以免被人投毒。
饭后是乾隆的学习时间。严格的皇家教育造就了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皇帝,乾隆几乎每天都要写诗。史书记载,在统治中国的60年间,他的诗歌竟然达到了42000首之多。乾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,他迷恋于诗歌写作有自己的目的。在他的心目中,大清的皇帝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,还应该是文人的精神领袖。
学习之后,乾隆要做的就是视察皇家画院。乾隆对大兴土木的圆明园极其关注,以学者自居的皇帝经常亲自参与设计。
晚上,皇帝会选择和一位妃子共度良宵。有专门的太监对此进行详细记录,这是皇密档的一部分。